二-数据库设计

概念

数据库设计是指在创建数据库系统时定义数据库结构的过程。良好的数据库设计是确保数据库系统高效、可靠和易于维护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概念:

  1. 实体-关系模型(ERM): ERM 是一种用于描述实体(如人、物、事件)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图形模型。在数据库设计中,ER 模型用于识别和定义数据库中的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表: 表是数据库中的基本存储结构,用于存储特定类型的数据。每个表都由一个或多个列组成,每列存储特定类型的信息。表中的每一行被称为记录,它包含表中每个列的具体数据。
  3. 主键: 主键是表中唯一标识记录的列。它确保表中的每一行都有唯一的标识符。主键通常用于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4. 外键: 外键是一个表中的列,它包含另一个表的主键,用于建立表之间的关系。外键用于实现关联和引用完整性。
  5. 范式: 范式是数据库设计中用于减少数据冗余的规范化过程。第一范式 (1NF) 要求表中的每个列都包含原子数据,而第二范式 (2NF) 要求表中的每个非主键列都完全依赖于主键。其他范式如第三范式 (3NF) 进一步规范化数据结构。
  6. 索引: 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速数据库查询操作。通过在表的一个或多个列上创建索引,可以快速定位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
  7.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RDBMS 是一种使用关系型模型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包括MySQL、Oracle、SQL Server和PostgreSQL。
  8. 事务: 事务是一系列数据库操作的集合,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事务确保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通过支持ACID属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来实现。
  9. 数据库规范化和反规范化: 数据库规范化是通过设计技术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反规范化是一种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增加冗余来提高查询性能的方法。
  10. 视图: 视图是基于一个或多个表的查询结果。它提供了一种安全和方便的方式来查看和操作数据,同时隐藏了底层表的细节。

数据库存储数据示意图

数据库存储数据的示意图通常可以通过一个称为数据库模型(Database Schema)的图形表示。数据库模型显示了数据库中的表、表中的列以及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最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是实体-关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ERM)。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体-关系模型示意图:

+------------------------+
| Customers |
+------------------------+
| CustomerID (Primary Key)|
| Name |
| Email |
| Phone |
+------------------------+
|
|
+------------------------+
| Orders |
+------------------------+
| OrderID (Primary Key) |
| CustomerID (Foreign Key)|
| OrderDate |
| TotalAmount |
+------------------------+
|
|
+------------------------+
| Products |
+------------------------+
| ProductID (Primary Key)|
| Name |
| Price |
| Description |
+------------------------+
|
|
+------------------------+
| OrderDetails |
+------------------------+
| OrderDetailID (Primary Key)|
| OrderID (Foreign Key) |
| ProductID (Foreign Key)|
| Quantity |
| Subtotal |
+------------------------+

在这个示意图中:

  • Customers 表存储顾客的信息,每个顾客有一个唯一的 CustomerID 作为主键。
  • Orders 表存储订单的信息,其中 OrderID 是主键,CustomerID 是外键,与 Customers 表中的 CustomerID 相关联。
  • Products 表存储产品的信息,其中 ProductID 是主键。
  • OrderDetails 表存储订单的详细信息,包括订单中的产品、数量等。OrderDetailID 是主键,OrderIDProductID 是外键,分别与 Orders 表和 Products 表相关联。

这个示意图展示了四个表之间的关系,帮助理解数据对象之间的连接。在实际数据库设计中,模型可能更加复杂,包含更多的表和关系,但这个简单的示意图可以帮助传达基本的概念。

E-R图设计

实体-关系(E-R)图是一种用于表示数据库设计的图形工具。它通过描述系统中的实体、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属性来帮助设计数据库模型。以下是一些E-R图设计的基本步骤:

  1. 识别实体(Entities)

    • 确定系统中的关键实体,即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信息的基本对象。
    • 每个实体都有属性,这些属性描述了实体的特征。
  2. 识别关系(Relationships)

    • 确定实体之间的关系。关系表示实体之间的连接,例如,一个学生可能与一个课程关联,表示学生选修了某个课程。
    • 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
  3. 确定属性(Attributes)

    • 对每个实体确定属性,这些属性描述了实体的特征或特性。
    • 属性应该是原子的,即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数据项。
  4. 确定关系的度(Cardinality)

    • 对于每个关系,确定它的度(cardinality),即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的关联数量。
    • 例如,一对多的关系表示一个实体可以关联到多个实体,但反过来却不成立。
  5. 绘制E-R图

    • 使用图形工具(纸和笔、绘图软件等)绘制E-R图。
    • 在图中使用椭圆表示实体,用菱形表示关系,用直线连接它们表示关联。
  6. 规范化(Normalization)

    • 对E-R图进行规范化,以消除冗余和提高数据库的效率。
    • 此步骤涉及将数据组织成更小的表,以减少数据的重复性。
  7. 验证和优化

    • 验证E-R图以确保它反映了系统的需求。
    • 优化图以提高性能和简化结构。
  8. 生成数据库模式

    • 根据E-R图生成数据库模式,包括表、主键、外键等。

在设计E-R图时,确保与利益相关者(系统用户、开发人员等)充分沟通,以确保图反映了系统的实际需求。同时,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数据库的性能、一致性和可维护性。

1:1(一对一)关系

在数据库设计中,1:1(一对一)关系指的是两个实体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联。这意味着一个实体的每个记录对应另一个实体的唯一记录,反之亦然。

这种设计允许将员工的基本信息和详细信息存储在不同的表中,使数据库结构更清晰,同时避免在单个表中包含过多的列。在查询员工信息时,可以通过连接两个表获取完整的员工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一对一关系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优选择。在某些情况下,将所有信息存储在一个表中可能更为简便。选择使用一对一关系还是合并信息到一个表中通常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性能考虑。

比如:钥匙和锁、订单和产品

多对多关系

多对多关系是实体关系图(E-R图)中的一种常见关系类型。在多对多关系中,一个实体与多个其他实体相关联,并且每个相关联的实体也可以与多个该实体相关联。这种类型的关系通常需要通过引入一个关联实体来进行模型化,以便有效地表示多对多的关联。

关系数据库范式理论

关系数据库范式理论是关系数据库设计中的一组规范,用于规范化数据库模式,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一致性和避免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中的异常。范式理论由Edgar F. Codd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包括一系列规范化级别,通常从第一范式(1NF)到第五范式(5NF)。

以下是关系数据库范式的基本概念:

  1. 第一范式(1NF)

    • 数据表中的每一列都包含原子性的数据,不可再分。确保每个字段只包含一个值,而不是多个值的列表。
  2. 第二范式(2NF)

    • 数据表必须符合第一范式,并且没有部分依赖。这意味着表中的每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候选关键字。
  3. 第三范式(3NF)

    • 数据表必须符合第二范式,并且没有传递依赖。这表示表中的每个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他非主属性。
  4. Boyce-Codd范式(BCNF)

    • 数据表必须符合第三范式,并且对于任何候选关键字,非主属性之间不存在非平凡的函数依赖。这是对第三范式的一种强化。
  5. 第四范式(4NF)

    • 数据表必须符合BCNF,并且没有多值依赖。这表示一个表中的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候选关键字之外的多值属性。
  6. 第五范式(5NF)

    • 数据表必须符合第四范式,并且没有联合依赖。这表示表中的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他非主属性的组合。

范式的目标是通过将数据组织成更小、更简单的表,从而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然而,过度规范化可能导致查询变得复杂,影响性能。在实际数据库设计中,通常需要权衡范式和性能,选择适当的规范化级别。